2006年3月21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村里调解主任笑咪咪地“失业”了
本报记者 徐晓 文 王志浩 摄 通讯员 董建根 徐金渭

image

  闻听龙游县塔石镇西何村村的调解主任已“失业”多年。一个数百人的村庄,生产生活,吃喝拉撒,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调解主任还能失业?记者将信将疑。昨天,记者专程赶到该村。
  走进村,只见不少妇女都在家中做“头花”。一名叫蒋巧波的农妇相告,该来料加工业务是3月5日开始做的,做“头花”的大多是村腰鼓队队员。“这项业务是村党支部书记何瑞飞和调解主任何国军等村干部帮助联系来的。”蒋巧波说,农历正月里,村腰鼓队应邀外出表演,何国军也跟着东奔西走做起了“护花使者”。如今正月已过,腰鼓队外出“献技”的事少了,何国军就和别的村干部动起脑筋,帮助队员及其他妇女联系来料加工业务。
  村支书何瑞飞告诉记者,腰鼓队成立在2005年,为的是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妇女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婆媳之间、夫妻之间的矛盾就少,这样我们村就显得更加和谐了。”
  记者了解到,西何村有着500多年的历史,有村民638人。早在1997年,村里各种矛盾还很多。新的村两委成立后,开始改进工作,主动化解矛盾,并积极向镇综治办讨教经验,还创出了一套化解纠纷、平息矛盾的方法:凡事以公平为原则,在法制范围内进行调解,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调解主任何国军回忆说,原来村治保主任何用清的小姨与邻居因为建房问题发生纠纷,村里出面进行调解,要求作为村干部近亲的小姨停止建房,却依然不能让对方服气,对方声称“村干部是她家亲戚,调解肯定不公平”。结果治保主任何用清及时回避,这起矛盾很快得到调解。
  这个原则和工作方法坚持了数年,两任村委班子终于得到了村民们的肯定,只要纠纷双方一走进村委会,他们的火气就会消掉一大半,然后就是握手言和。    
  “村里矛盾少了,村干部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帮助大家搞生产、挣钞票。”村里一名姓余的妇女说。西何村集体经济并不算富裕,年均收入只有5万元,但通过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社会捐助,近10年来每年都投入10万元以上搞建设,连村民养鸭、养鱼、种葡萄的田畈都架设了电力专线。如今,村里的道路全面硬化,路灯亮化、路面洁化、环境美化,整个村子显得漂漂亮亮。生产、生活条件大改观,村民们感到舒畅,气也顺了,矛盾纠纷也随之减少。何国军感叹道:“群众相处得和和睦睦,近几年矛盾纠纷少之又少,我这个调解主任真的可以‘改行’了?选”
  何瑞飞介绍,现在村民对村班子很信任,村里要办事群众都十分支持。2004年“村庄整治”时,村里要改建一条长2000多米的通村道路,要拆除39户农户的房子、围墙,工程实施后竟出人意料的顺利。拆迁农户说:“村干部是为大家做事,我们怎能不支持?”
  龙游县政法委副书记李林对记者说:“西何村是全县开展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涌现的一个典型,也是值得学习推广的样板。如果村村和谐,就有镇镇和谐,最后就能实现整个龙游的和谐。”